殡葬活动是以围绕死者遗体(或骨灰)的处理和对死者的哀悼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活动。从性质上看,殡葬是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。殡葬本身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,是一个多功能、多目标的有机整体。殡葬设施已被社会上看作殡葬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提髙,殡葬设施的功能日益多样化、个性化和人性化。尤其是殡葬建筑通过其内部和外部的组合以及整体造型、立面式样、内部装修、色彩搭配等手段构成特定的外观形象,能够表现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征。
1. 开展殡葬活动
从殡葬主体的行为来分析,殡葬设施与殡、葬、祭等行为密切相关。殡葬设施是殡葬文化中最重要的实物形态,它为人们处理遗体(或骨灰)提供了物质保障。人类是环境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人类的躯体也是从环境中不断摄取各种物质所形成的结果,最终要与环境融为一体。人生于自然、归于自然是千古不变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。殡葬设施的基本社会功能即殡葬功能,旨在满足人们的回归功能。中国人既有一种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,也有与亲人保持精神联系的渴望。利用殡葬设施开展殡葬活动能悼念死者,缅怀故人,寄托哀思,满足崇拜祖先、尽孝送终的传统需求。
殡葬设施能够满足“生者慰藉,逝者安息”的需要。过去的治丧,人们偏重于通过物质消费实现从精神上慰藉亡灵,祈求其对后人和家宅的庇护,充分反映了后人对先人的情感和意愿。现代的治丧,更偏重于从人性上慰藉丧亲者受伤的心灵。殡葬设施可以满足人们对逝者的寄托哀思与怀念。刘熙在《释名》中对“墓”的社会伦理意义和作用解释为“墓,慕也,孝子思慕之处也”,也说明了墓地的功能。墓祭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,了却思故之心、思亲之情,是“活人与死人对话的地方”,即缅怀功能。庄严肃穆的墓地,可使凭吊者触景生情,追忆逝者的业绩、品德,产生珍惜人生,热爱生活的联想,受到感化教育。
2. 开发生态旅游
现代殡葬设施的建设已经纳入城乡规划建设之中,经营者或管理者努力增加殡葬设施的文化艺术品位,营造殡葬设施的可亲性,使殡葬设施的人文景观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,成为可供人游览的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纪念公园。
3. 进行文化教育
社会活动是文化的摇篮,古老的殡葬活动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殡葬文化。古今中外的人类文化不外乎两大类,即生存文化和死亡文化。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(《论语•学而第一》)”就是指慎重地办理先人的丧事,虔诚地祭祀祖先,追念他们的丰功伟绩,教育后代学习先人的高尚品德,继承他们的遗志,实现其未竟的事业。
在殡葬设施内结合殡葬活动开展生死学教育,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死观,科学地应对与死亡有关的殡葬问题,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大有裨益。现代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将殡葬设施作为对青少年进行“人生教育”的场所,通过到殡葬设施参观学习,教导学生们更加爱惜生活、善待生命。中国台湾南华大学等一批高等学府成立了“生死学研究所”“生死学系”等机构,开展殡葬专业的研究生教育,并将殡葬科学知识纳入中小学教科书。例如,墓地作为文化的遗存,是人类历史的见证,也是记录墓主所生活时代的信息的宝库。一代代墓地的积累,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回忆,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。墓地是人生的归宿和纪念形式,通过墓碑体现故人的贡献和价值,适当加以宣传和策划,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,而且可以昭示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、责任感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,殡葬设施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又衍生出许多功能,殡葬设施的功能能否真正发挥出来,关键在于运营者能否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,把它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,把其作为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来对待,才能体现出现代殡葬设施的历史与现实价值。
以上就是上海殡仪网为大家介绍的上海殡葬设施的功能的全部内容,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,请持续关注上海殡仪网
本文标题:上海殡葬设施的功能